明曾鲸项圣谟董其昌小像图页(局部)明代晚期的书画宗师董其昌(1555-1636),上海县(海闵行区马桥)人,后徙居华亭(海松江区),卒后谥文敏
展品中有一卷由日本借来的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只匆匆展览了十多天就撤回日本,因为要参加这次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那么,颜真卿《祭侄文稿》到底是通过什么合法程序到东京借展呢?时间回到2018年11月2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出借颜真卿《祭侄文稿》与怀素《自叙帖》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特展,早在此时就首先引发了台湾岛内的争议,有人士直接在电视媒体上表示,如果是这样大方贸然的借给日本,还不如还给大陆。
但随即又解读出一段关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回应的言论:馆方并没有对颜真卿《祭侄文稿》进行特别的保护措施,游客可以在指定区域拍照。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特展海报这再次给键盘势力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这场不断渲染的风波大展已经开幕了,只展40天,后会,暂不知期。颜真卿《祭侄文稿》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展开幕前东京国立博物馆方面回应称:颜真卿《祭侄文稿》会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进行展示,游客禁止对其拍照,只有拥有许可的媒体记者才可以拍照,但也必须是隔着玻璃柜进行拍摄,并且不能使用闪光灯。同时,考虑到书画纸质的脆弱性,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上述两件文物。
2011年,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举行,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后段《无用师卷》实现了合璧展览,但台北故宫博物院却没同意把《无用师卷》借给浙博在杭州举行合璧展。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曾签订了司法免扣押条款,但我国内地至今没有制定这一条款。南宋早期,龙泉窑青瓷釉色多呈青灰或淡青色,装饰技法以在器物单面刻划纹饰为主要特征,刻划线条流畅自然,纹饰灵动优美。
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堆塑、镂空等,其中以刻划技法最为流行。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瓷业发展史上的著名品类,虽为跻身于五大名窑,但是其影响力巨大。龙泉窑于北宋时期开始形成自身风格,南宋、元至明代早期是龙泉窑生产的全盛时期,乳浊釉青瓷成为产品特征之一。展览现场本次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千年龙泉,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展出龙泉青瓷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龙泉青瓷,一般指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金村为中心的窑场在宋、元、明时期烧造的青釉瓷器,也包括龙泉周边各县其他窑厂在同时期烧造的风格相同的青瓷器。第二阶段于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
文献记载南宋 龙泉窑青釉折沿洗本展览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10月20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景仁宫举行,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明代 龙泉窑青釉镂空器座从造型、釉色、纹饰解析中国古陶瓷之美对于这样一次规模甚巨的展览,观众该如何从瓷器中看门道,吕成龙在现场的导览中也给大家提示:欣赏中国古陶瓷之美,可以从造型、釉色、纹饰三个角度切入,而龙泉青瓷在这三个方面均比较突出。如下图的一组瓷器,都是上下一边粗、器形比较粗壮,起名为壮罐,而壮罐这种器物主要为景德镇和龙泉窑烧造。下图的一组器形相仿,都是按照制瓷官样(即指宫廷或官府颁发的瓷器制作标准,一般对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品种、生产数量等进行规定)由龙泉窑和景德镇分别生产的。
龙泉窑和景德镇烧造的壮罐本次展览注重对瓷器的种类、器形等进行对比。同时,为应对财政压力,政府鼓励开展对外贸易,龙泉窑青瓷输出到世界各地。龙泉窑场不仅受命烧造祭礼用瓷,而且是元朝宫廷及各汗国宫廷日常用瓷的重要来源。龙泉窑青釉刻葡萄纹盘他特别提到了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明代永乐年间的龙泉窑青釉刻葡萄纹盘。
虽未跻身于五大名窑,龙泉青瓷依旧名声在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各处皇家遗址曾出土大量龙泉窑青瓷标本,显示出龙泉窑青瓷在当时已成为宫廷用瓷的主要品种。
吕成龙介绍,龙泉青瓷主要欣赏釉色,不采用彩绘,但全然素色也显得单调。这件盘子从尺寸、釉色、图案纹饰来看,都是龙泉瓷器的精品,其釉色在灯光下有水波的光泽,欧洲人称这样的一种绿色为海水绿。
这件葡萄纹盘是为宫廷烧造的大盘子,盘中刻有葡萄纹,葡萄花纹在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盘沿内壁刻有灵芝和竹子,取灵祝之意。吕成龙以现场的一件龙泉窑青釉净瓶为例,谈到龙泉窑精品的第一个特点:造型独特。元代 龙泉窑青釉玉壶春瓶明代早期,龙泉窑延续了元代中后期的繁荣并有所发展。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此次龙泉窑的展览展出的一些器物并不常见,有一件镂空文物,有学者认为是鱼过笼,是放在水池中让鱼自由穿梭的,但实际上它是一件镂空器座,因为梅瓶都是头重脚轻的,这个器座就是用来支撑梅瓶的。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三任院长(郑欣淼、单霁翔和王旭东)共同为展览揭幕,97岁的故宫陶瓷专家耿宝昌也到场一睹龙泉青瓷。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不同时期的龙泉窑瓷器龙泉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不同,五代到北宋早期的龙泉窑青瓷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称作淡青釉瓷。明代晚期至清代晚期,龙泉窑虽仍有小规模生产,但产品质量明显下降。
三任院长郑欣淼、单霁翔和王旭东和97岁的陶瓷专家耿宝昌等为展览揭幕。吕成龙介绍,这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件一级文物,该器物烧制非常困难,这种造型应是源自佛教中的军持,烧制相轮是为了拿取方便。
产品主要有碗、盘、盒、五管瓶等,装饰技法仍以刻划花纹为主。乾隆时期以龙泉窑青瓷作为贡品的记录更为多见,乾隆皇帝还写过五首专门吟咏龙泉窑青瓷的御制诗。
康熙皇帝六十岁举办万寿庆典时,皇子的贡品中就包括龙泉窑青瓷。这次展出的文物既包括墓葬、窖藏、仓库、港口、沉船等海内外重要遗址遗迹出土的龙泉青瓷,也包括伊朗、日本等国家主要博物馆收藏的传世龙泉窑瓷器精品。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釉色呈青绿色,常被称作翠青釉瓷。所以龙泉工匠发明了一些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模印、贴花、雕塑等。
北宋晚期,龙泉窑业已渐成规模,并开始受命为宫廷烧造瓷器。产品主要有碗、盘、执壶、罐、盏、钵、盘口瓶、五管瓶等。
直到天顺时期,龙泉窑仍然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主要窑场之一。与壁画比对,可以了解这些瓷器在元代可能的使用方式与器物组合
直到天顺时期,龙泉窑仍然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主要窑场之一。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有的青瓷釉色发黄,就是偶然出现的一种变种,被称为黄龙泉。
这种净瓶在元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供奉的礼器或者陪葬的明器。北宋 龙泉窑青釉五管瓶南宋时期,政府南迁,以汝窑为代表的北方制瓷技术随之南下,受其影响,龙泉窑青釉逐渐由透明釉向乳浊釉发展,这也成为了南宋明时代龙泉窑青瓷的特色。龙泉青瓷,一般指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金村为中心的窑场在宋、元、明时期烧造的青釉瓷器,也包括龙泉周边各县其他窑厂在同时期烧造的风格相同的青瓷器。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出来自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共计833件(组)文物,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龙泉窑的展览。
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三任院长(郑欣淼、单霁翔和王旭东)共同为展览揭幕,97岁的故宫陶瓷专家耿宝昌也到场一睹龙泉青瓷。这也是随着佛教传播,从印度流传而来的一种造型。
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质量明显提高,优质产品的釉色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器物以素面为主,也有装饰凸莲瓣纹和弦纹者,在如冰似玉的釉层掩映下,简洁的纹饰显得异常优雅。第二单元为国家公器,阐释龙泉青瓷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官府的联系,展品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龙泉青瓷为主,辅之以龙泉窑遗址等考古出土的龙泉青瓷标本,是高品质龙泉青瓷的集体亮相。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釉色呈青绿色,常被称作翠青釉瓷。有一些龙泉窑青瓷的开裂也很漂亮,被称作龙泉哥窑,形似哈密瓜表面的网格,每一件开裂程度不一样,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美感。